产品知识

心理行业观察|一文带你了解心理测评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机会

发布时间:2023-12-04 浏览数:0

壹城心理创始人 姚国辉 文:

微信图片_20231204162225

我最近采访了50位心理咨询师,问他们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使用心理测评量表的情况,最后汇总出来的结果令我有些差异。

有超过30%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前或者整个咨询的过程中,并没有给来访者使用心理测评量表,其中还不乏一些比较资深的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

超过50%的咨询师跟我反馈,并没有系统专项地学习过心理测评专业的知识。

并且,目前大多数咨询师,包括小型的心理工作室,并没有固定的使用心理测评系统,主要是用问卷星等系统或者纸质版打印出来的,结果统计及信息传输存在一定的问题。

所以我想借助这篇文章,和大家谈谈心理测评的前世今生、目前在业内的发展情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机会等话题

微信图片_20231204162256

现代心理测评的发展历史

如果说心理专业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科学化,那心理测评可能是其中的一个标识之一。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标志现代心理学的诞生,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890年,科学的心理测验始于英国学者高尔顿的首先倡导;卡特尔第一个在学术文献中提出了心理测验一词;比内编写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测验。


微信图片_20231204170723

*图'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正是有了心理测验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心理现象变成了可以定性和定量的指标,

心理专家编制了许多高质量的量表,并在多次使用和校正中得到完善和推广,极大地方便了心理工作者。

可以说,心理测评之于心理咨询,就像身体体检之于医疗干预一样重要。

微信图片_20231204162548

中国心理测评相关的发展历史

因为心理服务具有很强的本土化属性,所以我也想简单介绍中国心理测评相关推进工作的历史。

我国的心理测评历史其实发展得很早,6世纪初叶,南朝人刘勰在《新论·专学篇》中提到“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时俱成”,其原因是“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用也”。

他不仅观察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不易实现这种现象,而且认为其原因是一心不能二用,这恐怕应算是世界上最早的“分心测验”了。

微信图片_20231204170730

我国近代心理测验大约源于1914年前后,在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心理测验方兴未艾地发展起来。

我国心理测验量表的发展主要有两条路径:

PATHS


一是国外量表的本土化调整,使之适合于中国人。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等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代表;

二是发展适合于中国人的原生问卷。张大均教授编制的中国人心理素质系列量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评定量表等,在国内得到充分的应用,效果较好。



微信图片_20231204164148

当前,国内心理测评

和心理筛查工作发展情况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点组成部分,健康中国的建设目标,离不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体现在心理测评层面,可见近些年,国家和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进心理筛查工作。

《健康关注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有关要求明确指出,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服务规范》),其中提到要为0~6岁儿童提供11次心理行为发育初筛服务。

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地,也在加快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展心理筛查。

微信图片_20231204170740

越来越多的国企、事业单位和外企在企业招聘和用人选人的过程中,会使用心理测评作为参考的工具之一。

微信图片_20231204164452

心理筛查工作中存在的争议

聊到这里,大家会不会感觉心理测评的地位像健康体检一样,以后会成为社会大众普遍的行为。

目前光身体健康体检,就支撑起了几家上市公司,如果心理测评(筛查)以后可以得到更多社会大众的共识,是不是也可以促进相关的产业的提升和爆发呢?

2021年11月份发生的两则新闻引起公众的关注新闻可能会给这股积极愿景泼了一点冷水。

一则是教育部在答复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时明确,要将抑郁症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另一则是,一份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生的心理测试因含有大量与自杀相关的消极内容引起众多学生家长的不满。

微信图片_20231204170747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无疑是好事,然而如何让好政策落地,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恐怕是值得各方认真思考的问题。

上海长宁区的筛查引起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家长担心筛查结果纳入健康档案,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尚未看到相关文件说明这样的健康档案属于什么性质,会不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抑郁症是可防可治的疾病,过去的档案记录是否还能成为未来的依据?

作为心理医生,我看到很多学生在确诊抑郁症后被要求休学,康复复学时,学校常需要临床医生出具“复学证明”。事实上,医生开具这样的证明是没有官方依据的,有些证明学校也不承认。

同样的工作,在企业的场景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这提示我们,在使用心理测评和筛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要求,同时,也促进我们不断完善测评的科学使用。

我相信以后也会促进相关的部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心理筛查的工作能否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06

心理测评产业化发展趋势

尽管心理测评和心理筛查目前在推进的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似乎不影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发展中。

针对心理测评和心理筛查的这块蛋糕,目前很多头部心理平台自然也不放过。

壹心理、壹点零、武志红、简单心理、ky等互联网平台都推出了自家的心理测评系统,光看C端的测评数据(很多量表光单个量表就有几十万人测试),也呈现出巨大的社会需求。

很多硬件公司,比如山东心悦灵、上海惠诚、陕西大康心理等,也纷纷研发相关的硬件,布局学校、医院和社区等。

微信图片_20231204170754

心理筛查对于公司和平台而言,不仅仅可以作为项目,向B端和政府收费,还可以作为用户入口,在当前咨询流量匮乏的阶段,对心理企业的意义非凡。

于是,一场关于心理筛查的竞争正在逐渐白热化的开展着。说不定以后真的可以支撑头部数字化心理企业的发展。

相关推荐